集合的分类和诱发因素:

与调节功能的诱发类似,集合的诱发因素也分为四大类:强直性集合,调节性集合,近感性集合,融合性集合。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分类方式是基于经验而非实验得出的,简单的只分为这四种其实是略有片面的。但这四种分类一直是理解眼球聚散运动和解决是功能问题的概念基础。直至目前,这种分类办法仍被主流医学认为是基本正确的。但同时,我们要知道,眼球聚散的产生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要比目前这几种分类要复杂的多,聚散系统与调节系统的相互作用更是千丝万缕,极其复杂。

在科学最前沿的领域,思想经常比实验数据更快的伸展到科学的边界之外。人类史上很多科学的推进,都是先提出猜想(经验)然后证实的。

集合分类.jpg

强直性集合:

强制性集合是指眼球从解剖休息眼位转到功能休息眼位的眼球集合运动。

这个解剖休息眼位指的就是眼外肌被麻痹或者人体死亡后的眼位。此眼位是完全脱离了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仅由解剖因素,也就是静力学因素所决定的眼位,双眼呈现大约17△的外转。

功能休息眼位是指在日常清醒状态时,两眼不注视任何目标(但不闭眼)时,或注视无限远时的眼位,双眼呈大约3-5△外转,也就是视远情况下的隐斜度(你上课走神的时候就是这个眼位)。

这个集合类似于调节里面的“张力性调节”。

调节性集合:

调节性集合指的是在注视有限距离的目标时,伴随调节出现的集合成分

调节性集合与前面提到的“集合性调节”是一样的原理,是调节和集合联动产生的集合,属于非自主性集合的一个主要成分,它实际上是由反应性调节和AC/A的综合结果,其大小也可以根据这两个数值计算出来。

近感性集合:

它类似于进感性调节,当注视近处的物体时,知觉机制便会自动判断其距离,并产生比例的调节和集合冲动,这种由于对近处物体的感知而引起的集合运动,称为近感性集合。(有些人可以主动斗鸡眼,就是因为这些人天生对调节比较灵活,可以主动控制调节来带动集合)

它最开始是在人使用一些特定光学仪器(望远镜,显微镜一类)的时候被发现的,当目镜的物象可以通过调节看清时,人动用调节来看仪器物象,这时就能观察到两眼的集合。所以近感性集合最早也被称之为器械性集合。

融合性集合:

调整两眼球的位置和视轴的角度,使物体保持在两眼视网膜的黄斑中心凹上的集合成分,称为融像性集合,是非自主集合的又一主要组成部分。

”调整两眼球的位置和视轴的角度“这个能力不但能让眼球在眼位靠外的时候集合,还能在眼球靠里的时候散开。视功能里面的重要参数“融像性聚散”就是测量这个概念。

融合性聚散可以调节屈光不正引起的调节和集合的矛盾,也能调节张力性集合和近感性集合的力量。例如:一个人在看固定距离的目标,正视的时候和近视的时候所需要的调节肯定是不相等的,那么所联动的集合也是不相等的。这个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让眼球对准目标,靠的就是融合性聚散:当眼睛完成其它几个步骤的内转后,融合性聚散负责弥补最后的误差。之所以建议近视及时戴镜,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要保持良好正常的调节和集合的互相关系,不让融合性聚散这个老好人干活太累。

融像性聚散图解a.jpg

关于融像性聚散几个常见术语及关系

这里面的正和负我们可以结合正负相对调节一样来理解,“正”指的是让肌肉使劲的那个方向,也就是“正“代表眼位向中间动用集合,“负”代表散开,也就是放松集合。

融合性聚散的工作原理:

融像性聚散工作图解.jpg

如图所示,无限远处的物体到达两眼的视线交叉极小,我们近似是平行光线。但随着物体的靠近,这个物体的成像位置就会往中心凹的颞侧偏移,视网膜可以感受到影像的侈开,由此产生的神经信号刺激大脑中枢,大脑发出指令(神经冲动)来诱发融像性聚散运动,让双眼随物体靠近而内收,使成像始终维持在中心凹,实现双眼单视

融像性聚散是由视网膜影像侈开直接引起的唯一的一种聚散运动形式,它的目的是通过眼球运动最低的减小视网膜影像侈开,使物体影像始终保持在视觉最敏锐的黄斑中心凹,保持双眼单视。而其他几种形式的聚散运动只起到一种支持辅助的作用。

融合性聚散运动不管是集合运动还是散开运动都可以细分为粗调微调部分,粗调是由大物体或者明显的双眼物象差异所激活,微调则是由小物体或微小的双眼物象差异所激活。这两者在眼球聚散运动中同时存在,粗调引发明显的聚散运动后便消失,微调则紧接着出现,并完成整个聚散运动,保持整个聚散运动的稳定性。所以粗调也被称为过渡性聚散运动,微调被称之为持续性聚散运动

融合性聚散常见两个误区:

(❌)认为融合性聚散是由复视所诱发的,认为融合性聚散的目的是保持融合像。

它虽然叫融合性聚散,但其诱发条件并非字面意思。实际情况是,不足以引起复视的视网膜影像侈开,就已经能够引起融合性聚散了。当然,某些特定环境下,轻微的复视也能诱发融合性聚散运动,但那是由于涉及到了自主性聚散的神经冲动参与,而不是非自主性聚散神经冲动的作用。

(❌)认为融合性聚散运动是由”立体视觉“所诱发的

实际情况是,融合性聚散运动可以由一个独立的光点所诱发,而立体视则至少需要空间上的两个点才能实现。虽然立体视觉不能直接诱发融合性聚散运动,但可以间接诱发近感性聚散运动。

集合的工作过程:

眼位调整过程.jpg

①人眼看远时的默认状态即为动用了强直性集合之后的眼位,这个眼位我们称之为远隐斜位。

②从远隐斜位开始,动用近感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由于不同的人初始的远隐斜位可能不一样,近感性集合的量和调节所带动的集合的量不一样,此时眼位不一定正对近处视标。这个位置我们叫近隐斜位。

③融合性聚散发挥作用,将眼位向外或向里微调,使之最终对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