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学习了集合的分类和集合是如何被动用的,这一篇我们来学习集合的一些基本参数。

集合的基本参数

集合的常见参数包括集合近点,集合远点,集合范围;集合程度,绝对性集合,相对性集合;以及集合灵敏度。

集合基本参数.jpg

集合的基本参数

和调节的基本参数一样,集合的基本参数也是紧密相关且互相影响的。

集合近点:

集合近点类似于调节近点,指的是双眼单视的最近点,也就是确保能维持双眼单视时物象离眼睛最近的一个点。

我们假定一支笔在靠近人眼,由于集合是有最大限度的,因此我们不可能一直看清这支钢笔。此时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集合动用到极限,无法维持双眼单视,双眼融像被打破,出现了复视现象(出现了两个钢笔)。这个情况需要被检者报告,属于主观测量。

②集合动用到极限,无法维持双眼单视,大脑直接放弃集合,丢掉了一个眼(一般为非主视眼)的视野只用另一个眼(一般为主视眼)的视野,虽然还是能看到一支钢笔,但另一只眼已经不用了,双眼融像依然被打破,不用的那只眼可观察到向外转。这个情况我们就能观察到,不需要被检者报告,属于客观测量。

出现复视时钢笔离人眼旋转中心的距离,或观察到单眼外转时钢笔离人眼旋转中心的距离,就是集合近点。

集合远点:

集合远点类似于调节远点,指的是双眼单视时看到的无限远的距离。此时两眼视轴近似平行,两眼既没有调节参与,也没有集合的参与(除了张力性调节和强直性集合,这俩几乎是随时都有的,一般都不考虑它们)。

集合范围:

集合范围类似于调节范围,指的是集合近点和远点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集合远点是无限远,因此大大部分人的调节范围就是“从眼前一定距离到无限远”

集合远近范围图示.jpg

集合近点/集合远点/集合范围关系图示

集合程度、绝对性集合:

集合程度指的是集合能力的大小,和调节力的概念类似。

绝对性集合指的是人眼能产生的最大集合力量,和调节幅度概念类似。

这两个参数概念类似,因为人眼在看集合近点时的集合能力是最强的,所以看近点时的集合程度就是绝对性集合的大小。

集合参数图示.jpg

绝对性集合和集合近点都标示着集合的最大,区别是单位不同,一个用距离(米)记录,一个用眼内收程度(棱镜度)记录。

集合远点标示集合的最小

集合范围和集合程度都标示着集合动用的范围,区别是单位不同,一个用距离(米)记录,一个用眼内收程度(棱镜度)记录。

相对性集合:

相对性集合和相对性调节的概念类似,是指当调节固定不变时,集散程度(集合和散开)能单独改变的范围。

超过该调节相应的集合部分称为正相对集合(PRC)。PRC由NRA(负相对调节)来代偿。

在该调节相应的集合部分中能放松的集合程度称为负相对集合(NRC)。NRC由PRA(正相对调节)来代偿。

与相对性调节不同的是,正负相对调节测的时候视近时能动用和放松调节的最大值,而正负相对集合分别测的是集合和散开在视近和视远时可以动用的范围。判断这三个范围有三个指标: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

模糊点:

-我们给被检者双眼逐渐增加基底向外(BO)的棱镜,使图像向内偏移,逼迫被检者动用正融像性聚散来内收眼球对准图像,维持双眼单视。

-记录被检者报告出现图像模糊时的总棱镜度。此时被检者的正融像聚散无法代偿由棱镜引起的视网膜视差,为了继续保持双眼单视,引发调节性集合代偿。由于无法保持原有的调节,出现模糊。

破裂点:

-出现模糊点后,继续给被检者增加BO棱镜,进一步逼迫被检者动用其全部的聚散能力。

-记录被检者报告出现图像破裂(变成两个)的总棱镜度。此时被检者动用所有的聚散能力仍然不能保持双眼单视,融像被打破,出现复视。

恢复点:

-出现破裂点后,逐渐降低刚才加上来的BO棱镜,观察被检者何时能恢复融像。

-记录被检者报告两个物象重新变回一个的总棱镜度。此时被检者从复视状态重新回到双眼单视,由于我们在减少BO,使得诱发的视网膜视差下降到被检者又能用聚散系统来代偿的范围。

检查重点:

-保持调节不变:我们采取被检者注视较差眼的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来检查

-确认视标是否清晰:加棱镜时关注被检者的模糊破裂恢复点。

集合灵敏度:

集合灵敏度是指集合刺激(视差)在不同水平变化时,人眼做出集合的反应速度。它的概念和调节灵敏度类似。

调节灵敏度用球镜反转拍来检测,集合灵敏度用棱镜反转拍(12BO和3BI)来检测。(这两种反转拍在检查中都常用,不过家长们常说的家庭训练反转拍大部分指的是球镜反转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