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篇(一):定义,表现,分类

lanlanbaibai
12
2025-04-25

散光的定义:

散光就是外界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无法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一前一后形成两条焦线和焦线间的最小弥散圆。

这两条焦线的距离代表散光的程度,度数越高,两条焦线相隔越远。散光成像.jpeg

以这个图片为例,垂直方向(绿色子午线面)屈光力更强,因此形成的水平焦线位置就靠前。水平方向(红色子午线面)屈光力差,那么形成的垂直焦线位置就靠后。

简单来说,就是眼球内整个屈光系统在两条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导致无法成焦点,造成散光。

眼球的四大屈光介质: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承担绝大部分屈光作用的,就是角膜和晶状体。所以眼球的散光来源主要还是角膜和晶体,其中又以角膜散光“作用更大”。有研究表明,角膜散光约占眼球总散光的80%

最小弥散圈:

由于平行光线通过散光眼的屈光系统后并不能形成单一的焦点,所以在不同截面会形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弥散圈。其中,在前后焦线中间位置的弥散圈呈圆形,物象弥散程度最小,最清晰,它就是最小弥散圈。

最小弥散圈的位置对应着验光当中的“等效球镜”,但由于这个地方是最小弥散“”,所以等效球镜≠最清晰物象。所以散光在能适应的情况下老老实实验配,该加就加,视觉效果更有保证。

散光的表现:

由于平行光线不可能在眼睛内形成焦点,所以视力下降是散光的主要问题。只有程度很轻,属于生理性散光的顺规散光可以有正常视力。同时,散光眼无法通过调节来让两条焦线同时聚焦在视网膜上,所以的视力下降是持续的,看远和看近都受影响。

另外,模糊像是刺激调节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散光眼看远看近都模糊,持续的模糊会导致眼睛持续的动用调节试图来寻找不存在的焦点,或者眯眼,呈裂隙状,迫使眼睛屈光系统的焦线距离缩短,以接近最小弥散圈,使视力稍稍清晰。调节和眯眼都是主动完成的过程,需要肌肉使劲,所以这两个情况常会造成视疲劳。

高度散光很难通过调节或眯眼提高视力,因此散光眼常处于废用状态,因为压根不用,视疲劳反而不明显,因此主要表现为视力严重障碍,眼位不正,视功能不健全或缺失。(很多儿童弱视就是因为散光过高造成)

散光的分类:

散光按照成因不同,光学类型不同,有多种划分方式。

311bf9b0ae913fa1e22d98e4e7ab01b.jpg

详细解读:

1.按原因分类:

散光的来源主要有角膜和晶状体曲率不对称,各屈光成分的表面弯曲度不一,屈光指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屈光成分的光学中心偏离,都可能造成散光。

①曲率性散光

由眼的屈光成分表面弯曲度不一引起。往往发生在角膜。凡是影响眼球各屈光成分曲率的因素,就必然会影响眼球的屈光状态。而当这种变化在眼球各子午线方向不相等时,就会产生散光。角膜呈略横置椭圆形,因此生理上角膜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曲率半径不等,垂直经线屈光力往往大于水平经线,而出现轻度散光,一般≤0.50D,一般不影响视力,称为生理性散光。

通常人出生后角膜即表现为这种轻微的顺规散光,通常会被晶状体的逆规散光所代偿。到老年时眼睑松弛,逐渐变成逆规散光。

另外,圆锥角膜,角膜缘瘢痕牵拉,翼状胬肉等都可能造成曲率性散光(若散光过高,增长过快,曲率过大,务必就医排除圆锥角膜这类眼病)。

②屈光指数性散光

多为晶状体不同区域的屈光指数发生改变引起。比如白内障时,晶体屈光介质发生不均一变化,就会引起散光。

③光心偏离性散光

简单理解就是屈光介质偏离了正常位置,比如晶状体位置明显偏斜,意外伤害引起晶体脱位等情况导致的散光。

晶状体倾斜9度,大约对应0.50D散光。晶状体脱位,多半合并眼位问题(斜视),大都会引起散光。

2.按光学特点分类:

①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是指眼屈光系统屈光力最大和最小两条径线(主径线)相互垂直,成直角。其余径线屈光力大小呈正弦的平方递变的散光。规则散光可以通过柱镜矫正。绝大部分散光都是属于规则散光。

即:规则散光就是在两条相互垂直的径线范围内散光的屈光力有规律的变化。

A:根据屈光状态分类:

a:单纯性散光

前后两条焦线有其中一条在视网膜上。其中后焦线在视网膜上称为单纯近视性散光,前焦线在视网膜上称为单纯远视性散光。

单纯性散光.jpg

b:复性散光

前后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前或都落在视网膜之后。其中前后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前,也就是两条焦线都是近视状态叫做复性近视性散光,前后两条焦线都落在视网膜之后,也就是两条焦线都是远视状态叫做复性远视性散光。

复性散光.jpg

c:混合散光

前后两条焦线分别位于视网膜前后两侧,即一条焦线为近视状态,另一条焦线为远视状态。

混合散光.jpg

B:根据与角膜生理常态的关系分类

a:顺规散光(横轴散光)

两条径线分别位于垂直和水平方向(±30°),且垂直径线屈光力大于水平主径线。正常的角膜形态是垂直方向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因此称为顺规散光。

(也就是负散轴位在水平方向的散光)

b:逆规散光(竖轴散光)

两条径线分别位于垂直和水平方向(±30°),且垂直径线屈光力小于水平主径线。正常的角膜形态是垂直方向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因此称为逆规散光。

(也就是正散轴位在水平方向的散光)

c:斜轴散光

当两条主径线分别位于45°和135°方向附近,这类散光称为斜轴散光。

顺逆斜散光.jpg

②不规则散光

不规则散光是指眼睛屈光系统各个表面不光滑,造成眼球各条径线的屈光力不一致,或同一条径线上各部分屈光力也不一致,且无规律可循。也可以理解为最大和最小子午线不是垂直关系,而通常这种散光在同一子午线上屈光力也不等。

圆锥角膜,角膜外伤,晶体脱位,虹膜粘连,翼状胬肉或眼内遗留瘢痕等容易造成不规则散光。

因为无法形成两条垂直焦线,所以不能通过柱镜矫正视力(也就是常规验光办法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