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笔记我们可以得知,正负相对集合就是“调节固定时集合单独活动的量。”由此可得正负相对集合的检查原理:用棱镜诱发视网膜成像侈开,强迫被检者动用聚散系统来补偿侈开,以保持双眼单视,以此测量双眼聚散能力。如果聚散能力低下,无法代偿隐斜,就会引发视疲劳等症状。
NFV(负融像性聚散),PFV(正融像性聚散)。这其中的模糊点测量就相当于NRC和PRC的值。
NFV(负相对集合)
综合验光仪检查NFV时,我们将初始棱镜设定为零。随后,我们逐渐在双眼前加BI棱镜,此时被检者双眼看到的图像都会往颞侧移动(向外分开)。此时被检者为了保持融像就需要动用负相对集合使眼球外转(散开)来“追”这个图像。随着眼前所加BI棱镜增加,动用的散开的量也会增加,以保持图像仍在黄斑区。当散开能力耗尽时,无法再维持双眼单视,就会出现复视(破裂点)。
NFV检查:
使用综合验光仪棱镜分离法来检查NFV有一定的局限性,他需要被检者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我们也很难观察到被检者的眼动情况,且无法排除进感知集合的影响。所以,正式开始检查前一定要和被检者沟通好,确定被检者理解什么时候该报告。此外,如果被检者在检查过程中融像被打破,可能出现抑制。如果左眼抑制,会突然观察到视标向右移动。
参考话术:“请您全程盯着这个视标,当视标变模糊,或者一个视标变成两个,以及重新变回一个时报告。如果你发现视标突然向左向右移动,不在视野中间了,您也及时告诉我。”
①远用屈光全矫,同时视正常,照明充足。测量远距和近距,近距测量使用近用瞳距。双眼注视40cm最佳视力上一行纵列条状视标。
②双眼加棱镜,将0置于垂直位,开始检查后双眼同步缓慢加BI棱镜。告知被检者模糊,变成两个,变回一个时报告。
③在被检者报告时记录双眼所加棱镜之和。
④模糊点出现后继续增加BI到破裂点出现;破裂点出现后降低棱镜至恢复点出现。
NFV分析:
○模糊点:说明负融像性聚散已经耗尽,接下来双眼无法在调节固定的情况下代偿棱镜造成的视网膜成像侈开,不能保持稳定,因而出现模糊。自模糊点后,被检者“调节固定时集合单独活动的量”就已经耗尽。接下来要维持双眼单视,就需要调节所联动的集合参与。
○破裂点:当调节性集合也耗尽的时候,双眼用尽了所有聚散能力,再无手段维持双眼单视,融像被打破,出现复视,也就是破裂点。
○恢复点:破裂点后我们降低BI棱镜,直到恢复双眼单视,破裂的视标恢复成一个,记录为恢复点。
○并不是聚散功能的某个值超出了参考范围就代表聚散系统异常,往往需要其他数据印证,还需要结合主诉症状和其他参数综合判断。聚散系统的异常,综合判断。这里举几个例子。
远距症状:
○如果远距视物不适,合并NRC偏低,同时AC/A正常或稍低,就可能是散开不足(散开不足比较少见)。
○如果远距视物不适,合并NRC破裂点很高(有时能超过标准值两倍以上)且AC/A偏高或很高,就可能是散开过度。
近距症状:
○如果近距视物不适,合并NRC偏低,同时AC/A偏高,可能是集合过度。
○如果远距近距都偏低,并且都有内隐斜,隐斜量基本相等,可能是基本型内隐斜。
评论区